人民日报头版:外资有没有大规模撤离中国?
网上有自媒体说“外资正在大规模地从中国撤出去”,人民日报这个说法靠谱吗?头版我上网查了查,发现2024年全年,外资中国实际使用的有没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7.1%,同时新成立的规模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9.9%。两个数据,撤离是中国不是自相矛盾?
——人民网网友49****4
这位网友的观察非常细致,回答这个问题,人民日报想先说个身边故事——
沃尔玛大卖场,头版大家都不陌生,外资有没有感觉到近年来许多门店关闭了,有没是规模不是常看见类似“沃尔玛撤离中国”的新闻?
但这是全部事实吗?未必!
就在2024年12月18日,撤离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在浙江温州开设了全国第五十二家门店。中国更直观的人民日报是,2024年第三季度,沃尔玛在中国的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7%。
一家总被传“撤出中国”的企业,却在中国市场保持销售额增长,矛盾吗?
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市场的变化:在消费需求个性化、多元化趋势下,在本土零售企业强势崛起下,传统商业模式在中国行不通了,快速反应跟上中国市场变化的外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。
一句话,时代在发展,中国市场已今非昔比,中国与外资的相对关系也有了新变化。
在讨论外资是否撤出中国时,先要搞清楚“中国还需要外资吗”?
现在,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,从资本紧缺转向资本富余,从注重引进外资转向“引进来”“走出去”并重,一些网友认为“中国没那么需要外资了”,一些外媒借此鼓吹“中国不欢迎外资”。
显然,资本富余和“走出去”并不意味着中国不需要外资了。加快构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,外资仍是关键枢纽。
事实上,近年来,中国出台了更大规模、更高水平的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举措:举办进博会、链博会,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,给予外资国民待遇……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不断降低,越来越多的中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,这是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较快增长的重要原因。
那引资规模为何下降呢?
产业投资是面向长期的理性经济行为,受中长期多重因素影响,数据上下波动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。
先看短期,2021年以来,我国连续3年引资规模超1万亿元,外资大量流入,集中释放了投资需求,2024年有所收缩也在正常范围内。
再看长期,全球跨国投资呈现出服务化、轻资产化趋势,利用外资规模与新设企业数量之间也会出现阶段性反差。
目前,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占七成左右,服务业轻资产属性明显,这对引资规模的影响可不小。
数据反差能理解了,外资对中国到底是啥态度?
“下一个‘中国’,还是中国。”这是众多外资企业的共同心声。
今日之中国,技术突破、人才累积,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,“世界工厂”含金量跃升;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显著,“世界市场”空间广阔。
毫无疑问,一个持续发展、动能强劲的中国,一定是外资眼中的“香饽饽”;但同时,一个充分竞争、市场开放的中国,外资企业必须拿出看家本领才能站稳脚跟。
这些年,一些没有跟上中国市场变化的外资撤出了,更多技术含量高的外资进来了。
近年来,美西方一些人将经贸问题政治化,全球跨国投资持续低迷,这对我国吸引外资带来了不小挑战。外部环境越是严峻,越需要以更高质量的发展、更高水平的开放,应对外部不确定性。
坚定开放、互利共赢,中国是认真的。
还是那句话: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,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。
(责任编辑:综合)
-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,暂停执行《反海外腐败法》
- 韩国调查机关计划再次要求尹锡悦出席调查
- 以军轰炸加沙城多地 已致14死30余伤
- 新华全媒+丨一图看懂南水北调超级工程
- 阿尔巴尼亚首都市长因涉嫌贪腐被捕
- 中部大省,这次要“抢”回省会
- 杰哈德代表团将与以色列讨论交换被扣押人员等问题 views+
- 马斯克成为全球首个身家超过4000亿美元的人 views+
- 外交部:敦促美方停止利用网络安全问题污蔑抹黑中国 views+
- 耶路撒冷一公共汽车遭枪击 致4人受伤 views+
- 5连胜升第二!巴萨3 views+
- 国台办驳斥赖清德所谓“过境”美国时谬论 views+
- 不锈钢盲道遭脱口秀吐槽“瞎滑”,深圳福田区长回应 views+
- 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,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 views+
- 国台办回应陆委会拒不解除赴陆团队游禁令言论 views+
- 特朗普提名小肯尼迪,77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抵制 views+